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


  省林业厅

  一、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加快城乡绿化步伐。全省完成营造林19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0万亩,森林经营120万亩。重点抓好退耕还林、长防林、防沙治沙、林业血防、农田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骨干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我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继续实施好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德国援助林业项目,加强林业实用技术推广示范,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大力加强油茶、杨树、竹子三大产业发展,着力提高林业质量和效益。以树立绿色安徽新形象为目标,启动实施“绿色长廊高标准示范工程”,完成合六叶、合淮阜高速和合宁城际铁路高标准绿色长廊建设任务。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大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力度。(20分)
  二、以提高防扑火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控水平,做到预防措施到位,扑救工作有效,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继续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火源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林区广大群众自觉防范森林火灾意识。加强扑救森林火灾能力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跨区域扑救森林火灾联动机制。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步伐。(17分)
  三、从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完善采伐管理机制。全省纳入限额管理的森林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823万立方米以内。全面完成“十二五”编限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不断探索建立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15分)
  四、突出综合治理,进一步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进一步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检疫执法和预测预报,积极组织开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防止大面积林业生物灾害连片发生,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5‰以内。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治理,继续巩固黄山、九华山等重点预防区外围治理区根除疫点的治理成效。积极主动应对,加强对美国白蛾入侵的监测、预防工作。(15分)
  五、认真完成承担的省妇儿工委实施“两纲”的有关工作任务。面向基层林农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全年计划培训农村妇女3万人次。依托开展义务植树,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植绿护绿意识,共同美化地球家园。(3分)

  省商务厅

  一、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完善城乡市场流通网络。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建材下乡,全面启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申报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项目。积极发展适应居民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大力促进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加强市场运行调控与监管体系建设,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开展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消费安全。(15分)
  二、力争全省进出口增长10%。稳定纺织品、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着力提升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引导企业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鼓励紧缺资源、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与东盟国家和港台地区进出口规模。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工作,加强出口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增强外贸竞争力。(15分)
  三、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力争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创新引资方式,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重点推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建立促进示范区发展的对外开放政策支撑体系,积极争取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鼓励与沿海地区以多种方式共建开发园区。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推动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及生产、研发中心入驻我省。全面推进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合作,继续加强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及西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全面推进与国(境)外特别是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经济交流合作。(10分)
  四、办好第六届徽商大会,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经贸平台。认真办好第六届徽商大会,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第十四届投洽会、第五届中博会,继续支持和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西洽会等境内外重要展会。筹划组织好赴美国、港台、东盟等境外专题招商活动和多场承接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10分)
  五、力争全省对外经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增长20%。大力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开展境外资源勘探开发与农业开发。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总承包,扩大成套设备和原材料出口。(15分)
  六、继续抓好2009年外援项目的实施,积极争取新的外援项目。(5分)

  省文化厅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利用中央补助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完成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的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统筹推进文化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建设,完成40个县级支中心建设任务。(15分)
  二、举办重大文化活动。精心办好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省九艺节组织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产业4大块面系统活动。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以开幕式演出为核心,开展农民画展等其他系列活动。配合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省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20分)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5月,与铜陵市举办“守望民俗,相约铜都”安徽省首届民俗文化节。开展全省首批非遗传习基地、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完成1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维修项目。进一步推进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做好皖南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15分)
  四、壮大文化实力。加强对全省文化企业的宏观指导,拟定出台“安徽省动漫企业发展规划”、“安徽省扶持动漫企业发展意见”。加快我省动漫企业认定工作,举办全省动漫大赛,促进动漫创意产业加快发展。配合省委宣传部开展安徽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评选、命名,出台激励措施。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完成“安徽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制定。(10分)
  围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全省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
  五、推进文化展示。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办好6月23-27日举行的“安徽周”演出展示传习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进文化“走出去”,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10分)

  省卫生厅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指导芜湖市、马鞍山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15分)
  二、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参合农民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15分)
  三、落实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和医疗救治措施。完成2420名艾滋病人、7500名结核病人和6020名晚期血吸虫病人医疗救治任务。(10分)
  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民生工程77个乡镇卫生院、8400个村卫生室、39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7分)
  五、推进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规划疫苗原“五苗”接种率达90%以上,新增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7分)
  六、完成省妇儿工委“两纲”工作任务。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8/10万、24‰、29‰以下。(6分)
  七、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补助政策。对每位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补助300元。(5分)
  八、做好食品安全协调工作。组织落实2010年安徽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年度工作任务,食品安全事故组织查处率100%。(5分)

  省人口计生委

  一、以农村地区为重点,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机制,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全省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控制在90%左右(30分)。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政策导向、孕情监测、打击两非、实名登记、区域协作”综合措施,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格局(20分)。
  三、深入实施计划生育民生工程,抓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皖北及沿淮部分市县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试点工作,严格落实资格确认、资金发放、监督检查等各项任务(10分)。
  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指导各地开展“两无一满意”(无违法行政、无违法生育,群众满意)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化人口计生便民维权活动,打造“阳光计生”(10分)。

  省审计厅

  一、财政财务审计(20分)
  (一)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健全公共预算制度,规范预算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促进厉行节约,提高财政绩效为目标,对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外办、省水利厅、省测绘局、省总工会、省科技厅、省司法厅等部门2009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在审计中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物价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重点工作牵头部门,促进完成省政府提出的2010年有关扩大有效收入、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和目标考核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进一步做好财税、物价工作等目标任务。
  (二)财政决算审计。以促进地方政府健全完善财政管理为目标,对铜陵市政府本级2009年度财政决算情况进行审计。
  (三)国外贷援款项目公证审计。根据审计署统一安排,对15个国外贷援款项目进行公证审计。
  二、投资效益审计及民生工程审计(15分)
  (一)围绕加快我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我省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开展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合肥-阜阳高速公路竣工决算和投资绩效审计、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竣工决算和投资绩效审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审计调查等,有效规范工程建设决策行为,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同时,积极加强与有关牵头单位的联系,密切关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为以后开展审计监督奠定基础。
  (二)围绕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组织实施对省及17个市的重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调查、全省17个市地税系统税收成本情况审计调查、省直20个部门政府性资产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合芜蚌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调查。
  (三)围绕促进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重点开展全省就业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全省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效益审计调查。
  (四)围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审计调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