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
(一)继续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增加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绿色通道建设等重点工程为支撑,大力推进植树造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营造林质量,确保300万亩营造林任务的完成。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五年内改造低质低效林150万亩以上,到2015年森林蓄积达7000万立方米,竹材产量达80万吨。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减少陡坡垦殖,逐步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下来。进一步做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加快植被恢复,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整合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通过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竹、药、茶、果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各类示范基地。
(二)加强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抓好深山远山造林绿化的同时,关注和重视人居环境生态建设。认真落实部门绿化责任制,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将美化环境和增强生态功能紧密结合,努力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绿色校园,重点抓好铁路、高等级公路等旅游干线和旅游村寨的绿化、美化,促进旅游景观的整体改善。不断提高绿化水平,让城乡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三)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加强林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制意识。加强森林安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切实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强化森林防火行政负责制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将防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完善防治预案、改进防控手段,加强预测预报、信息发布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密防控重大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保障森林安全。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征滥占、乱挖滥采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发展木材及木材制品、竹材及竹深加工等传统林产品,在产品的深度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以林板、林纸一体化为重点的木材竹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竹业、笋子加工、茶叶、中药材、花卉、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全市商品林基地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加快形成林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非木质产业,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大力培育林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强林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带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提升林业产业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