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动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举措。研究制定省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分年度实施方案,确定若干重点工作,建立落实保障机制。启动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加强教育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推动建立实施监测与评估机制。
5、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建立健全省、市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教育改革发展决策部署。拓宽主动听取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渠道,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形成合力。加强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政策研究,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6、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综合评价机制、德育课名师资源库和德育工作者深入企业及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加快建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考评。重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加强生命教育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推进以“小志愿者”为龙头的班级德育系列活动。规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
7、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省、市课改样本校建设,重点加强对农村课改工作的示范和引领,依托省市农村课改基地校,增强片区教研的实效性。继续加强课改网站建设,不断丰富网站资源,引导更多学校和教师参与网络学习和交流。构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中小学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教学质量诊断、反馈指导和改进监测机制。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启动中考各学科全等级招生方案课题研究,适度提高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初中校的比例,进一步探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发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探讨高中全科会考制度改革,为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奠定基础。
8、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2010年全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举办福建省第14届大学生运动会,组团参加第14届省运动会。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估工作。举办第二届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评比工作,命名一批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学校。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完善和提升大学生文艺调演、中小学生文艺调演和艺术院校文艺调演3个平台,举办2010年庆祝教师节文艺晚会,举办美术院校学生毕业作品联展。组团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持续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做好高校新生军训等国防教育以及征兵政审工作。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按照“硬软件并重、分批次推进”原则,加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力度,及时宣传建设任务完成好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加强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给予倾斜。打破学校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引导各地进一步建立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核心校,通过与薄弱学校的整合、重组、捆绑等方式,形成紧密联系或相对固定的办学共同体,努力促进校际间教育质量的均衡。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与学校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实施紧密结合,纳入“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