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第三届“我与新课程”征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闽教基〔2009〕31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省属中小学,有关省属幼儿园:
为进一步展现我省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中的心得、感悟和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方法与途径,共同探索我省教育改革与创新之路,我厅在成功举办两届“我与新课程”征文活动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启动第三届“我与新课程”征文评选活动。本届征文得到了省内外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省内外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来稿8859篇,比第二届征文的份数(7527份)增加了15%。经由我省教育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评审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67篇、二等奖89篇、三等奖121篇。现将获奖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希望获奖者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开拓进取,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福建省教育厅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附件:
福建省第三届“我与新课程”征文获奖名单
一、中学组:
奖次
| 标 题
| 作者
| 单 位
|
一
等
奖
(23篇)
| 如何让古迹文化课有效内化文化素养--以《寻访赵家堡》为例解答困惑
| 黄慧玲
| 漳州一中
|
在阅读欣赏中感受人文魅力
| 朱惠敏
| 厦门同安教师进修学校
|
我对《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度开发
| 陈成龙
| 宁德教师进修学院
|
品味南音古韵 弘扬乡土文化--南音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 任建华
| 泉州市奕聪中学
|
语文名师“特”在哪里--读《名师讲语文丛书》有感
| 江文锦
| 福州琅岐中学
|
数形本是相倚依 焉能分作两边飞
| 张芳华
| 福安市城北中学
|
“数”她最“动”人--感于初中几何教与学
| 林 曦
| 福州八中鳌峰初中
|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 汤盛斌
| 周宁县狮城中学
|
改革为什么走向复辟--有效行动研究的案例分析
| 缪剑峰
| 宁德教师进修学院
|
做中学,做中研,循规创新--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回顾与展望
| 许兴丹
刘一儒
| 泉州外国语中学
|
略论新课程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 刘 晖
| 永安三中
|
为“留守学生”建立村级德育工作站
| 黄清钿
| 大田教育局
|
行动研究取向的乡土美术教育研究--以漳浦民间剪纸为例
| 郑宝珍
| 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到位不越位”--必修教学的基本原则
| 赖增荣
| 上杭一中
|
新课程下“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整合
| 余 松
| 建瓯一中
|
一
等
奖
(23篇)
|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和思考
| 朱荔潮
| 福州三中
|
中学集体备课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邱宏桂
| 连城一中
|
《直面挫折》教学实录
| 周锦辉
| 德化五中
|
实施新课程后高三历史总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 骆志煌
| 福州八中
|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一纲多本”现象研究
| 刘恭祥
| 福建师范大学地科学研究学院
|
英语写作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式初探
| 陈涵彦
| 漳州三中
|
利用探究型任务提高学生英文报刊阅读能力
| 林 侃
| 福州三中
|
高三英语复习中学习动机的培养
| 陈思秋
| 宁德民族中学
|
二
等
奖
(30篇)
| 有关语文课改的若干思考
| 高觉慧
| 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
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 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 谢少菊
| 福安三中
|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浅谈合理利用语文课堂的生成性资源
| 吴绍木
| 长汀新桥中学
|
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浅谈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 廖丽梅
| 厦门市柑岭中学
|
放胆行文--混沌学发展原则对写作的启示
| 叶建丹
| 建瓯一中
|
学会“隐身” 甘当人梯--“非预设性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完位
| 林 榕
| 宁化六中
|
穿越迷雾 抵达真实--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之我思
| 林 锋
| 福州八中鳌峰初中
|
用活教材 教活学生--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
| 金 波
| 福州八中
|
勾股定理的二次教学设计
| 林运蓉
| 莆田三中
|
二
等
奖
(30篇)
| 注重“过程” 发展思维--关于“过程教学”的一些探索
| 郑惠容
| 石狮市第六中学
|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途径
| 庄国标
| 厦门市柑岭中学
|
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 林黎华
| 顺昌一中
|
构建以生活道德为本位的学校德育的三维模型
| 黄 威
| 厦门内厝中学
|
寻回逝去的家园--闽南乡土美术资源的软陶教学转化初探
| 周永芬
| 厦门海沧中学新阳校区
|
教学案例:如何确定网站风格
| 江凌瀚
| 福州第七中学
|
在实践中探究 在探究中实践--对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思考
| 吴张宜
| 龙岩一中
|
对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周末管理的思考
| 吴智勇
| 南安国光中学
|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
| 曹义才
| 长乐二中
|
生物课堂教学巧妙化“危机”为“动机”
| 阮幼丽
| 福安市城北中学
|
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的备课策略研究
| 李柱凯
| 漳州第一中学分校
|
试谈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 龚龙生
| 福安一中
|
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沈希克
| 诏安县边城中学
|
引领学生畅游求知的“果园”
| 刘用旺
| 晋江一中
|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之有效策略
| 谢桂敏
| 宁德八中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有效教学的反思
| 杨 旭
| 建瓯一中
|
借我一双慧眼--课改背景下我的实践和探索
| 欧秀娟
| 尤溪一中
|
新课改中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探索
| 程剑雄
| 惠安县莲山中学
|
二
等
奖
(30篇)
| 如何提高英语角活动的有效性
| 刘晓宁
杨良雄
| 福州十八中
柘荣一中
|
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 姚瑞兰
| 福建省普教室
|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 杨延从
| 厦门翔安教育研究中心
|
三
等
奖
(38篇)
| 关于一节作文讲评课的教学叙事
| 张琼华
| 惠安一中
|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 陈名星
| 晋江陶英中学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 林梅英
| 永春华侨中学
|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有效性
| 郑长安
| 晋江养正中学
|
功到自然成--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 王丹红
| 泉州八中
|
浅谈新课标下对语文学科“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认识
| 吴跃波
| 厦门同安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 庄 宽
| 南安一中
|
语文,美在心头口难开--语文“混沌阅读”教学之我见
| 林奇霞
| 莆田五中
|
数学课堂教学高潮营造策略
| 兰诗全
| 古田县第一中学
|
数学课堂教学中“讲”的艺术
| 游仁道
| 上杭一中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 林启彬
| 福安三中
|
数学课堂内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 陈文清
| 福州八中
|
数学模块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潘德党
| 福州三中
|
浅谈非正式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 刘常青
| 永春崇贤中学
|
让管理之花盛开--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薄弱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 许文京
| 晋江市云峰中学
|
三
等
奖
(38篇)
| 中学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员的培养与管理实践
| 范圣眉
| 福州亭江中学
|
农村薄弱校应做些“本分”的工作
| 蒋拱伟
| 惠安青山中学
|
关注学生差异 提高备课质量
| 龚素兰
| 石狮市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
谈谈新课程下“数字化校园”建设
| 林 忠
| 闽侯第一中学
|
合理情绪疗法的研究报告
| 陈 尊
| 厦门杏南中学
|
让民居进入课堂,使文化融于教学
| 吴玉凤
|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选择
| 邓文殊
| 晋江养正中学
|
由教学方式的调查谈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 杜开颜
| 福州八中
|
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 郭一平
| 宁德东侨实验学校
|
科学探究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氯水的成分》探究学习教学方案设计
| 陈亨淦
| 福州三中
|
记生物观察日记,促观察能力的提高
| 孙翠榕
| 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
|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罗支援
| 厦门市洪塘中学
|
避免课堂浪费,提高课堂实效
| 蔡光春
| 三明十一中
|
关于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实践与认识
| 刘喜如
| 武平二中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雷 艳
| 晋江一中
|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 王五七
| 南安国光中学
|
关注动态生成,构建活力课堂
| 王丽香
| 莆田二中
|
三
等
奖
(38篇)
| 老师,我有个问题
| 卢志攀
| 漳州一中
|
建瓯一中“历史影视之友”在行动
| 张建玲
| 建瓯一中
|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 李常识
| 南安市新营中学
|
module1,unit1 lifestyles lesson3 a volunteer teacher 听说写教学案例
| 骆永聪
| 惠安第一中学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新思维
| 周荣耀
| 宁德市东侨实验学校
|
校本教研与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 吴丽萍
| 厦门集美教师进修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