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搞好粮食高产创建。各县区要在抓紧抓好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后期管理的同时,及早安排好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努力扩大示范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导群众按照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程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模式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力争今年粮食高产创建再创新纪录、再上新水平,带动全市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为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探索新模式、作出新贡献。
(四)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省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一要迅速落实弱苗施肥补助资金,确保资金用于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及“一喷三防”,确保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二要落实好玉米良种补贴政策,按照“一分钱不能少、一天不能耽误、一户不能漏掉”的要求,把良种补贴按时足额补贴给农民。三要落实好农机补贴资金,确保购置机械在“三夏”生产中发挥作用。四要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收购政策宣传,维护好粮食市场秩序,采取多种形式为售粮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五)切实做好麦收防火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火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火安全意识。要认真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实行市、县、乡、村逐级防火安全承包责任制,真正把防火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落实到麦场。要加大督查力度,认真做好“五查”工作,即查农机和电气防火安全、查灭火设施的配备、查公路打麦晒粮、查焚烧麦茬、查集中连片麦场的防火措施,杜绝可能引起麦场火灾的一切火源。
(六)抓好大秋作物田间管理。“三夏”期间,大秋作物管理好坏对产量影响较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指导广大农民群众抓好秋田管理,对春播作物要早管、细管、巧管,对夏播作物要抓好查苗补种、中耕除草、施肥浇水、防病治虫等,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力夺秋季农业丰收。
(七)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工作,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农业、供销等部门要加大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供应力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生产需要。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依法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确保“三夏”期间的农资市场稳定。
(八)组织好生产帮扶。各县区要提前调查摸底,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好军烈属、孤寡老人和外出务工户等“三夏”生产困难农户的帮扶工作。要提倡村民自建互助组织,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要动员号召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确保困难农户的小麦收到家、秋苗种到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