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布局和产业体系
8.发展布局
(1)两条产业带
平川汾河沿线文化产业带。汾河沿线平川6县(区、市)文化资源密集,品牌优势明显,产业主体相对成熟,发展基础良好。未来以增强创意、提升品质为主攻方向,发挥平遥古城、榆次老城、晋商文化大院、介休绵山等文化品牌的带动作用,培育新的业态,建设山西省晋商特色文化产业区。
东山文化产业带。东部山区5个县山地、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风光优美,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文化题材较多,文化产业刚刚起步。未来发展以整合内容、树立品牌为方向,坚持错位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构建以民俗风情、山水风光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2)四大文化产业板块
休闲娱乐文化产业板块。以市城区北部新城为重点,抓住太原、晋中同城化和北部新城建设契机,利用好太原卫星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市休闲娱乐产业,建设大太原经济圈内较为发达的休闲娱乐之都。
晋商文化产业板块。以榆次、太谷、祁县、平遥等地发达的明清商业文化、票号文化、民居建筑文化为依托,在现有基础上,深挖晋商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大院城堡、茶叶古道,生产新的文化旅游、文学、影视艺术及其他衍生产品,拉长晋商文化产业链条,建设全国一流的商业文化旅游区。
民间文化产业板块。依托广泛存在于各地的农耕文化和大量的民间传说、歌舞说唱艺术、晋中社火、传统武术、手工技艺、民俗风情,以中国(晋中)社火节、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我们的节日--春节等节庆活动为平台,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中华民俗文化体验区。
红色文化产业板块。利用左权县八路军总部及周边县抗日战争战斗遗址和遗迹、昔阳大寨等红色文化资源,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新需要,开发高品位的红色文化产品,成为延安、西柏坡、太行山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大格局中的重要节点。
9.八大行业
文化旅游业。根据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旅游的总规划,以创意为核心,以完善旅游要素和增加收入为中心,抓住特色人文资源和民俗、特色餐饮和技艺、特色民居宾馆和乡村旅社、特色工艺品和纪念品、特色演艺剧目和民间社火等五大文化亮点,推动旅游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建设旅游大市、旅游强市。已有景区向完善功能设施与服务、增加文化活动和游客体验参与拓展,延升产品链,增加吸引力。新景区建设要按景区规划以专项旅游为重点,坚持差异化发展。抓好榆次乌金山、张壁古堡、灵石石膏山、寿阳鹿泉山、和顺抗战游击区纪念馆、大寨太行乡土文化博览园等景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