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大春生产的意见

  (三)以水布局,优化水旱作物结构。各地要从持续发展及不断加重的旱情和大春生产用水计划出发,根据库塘蓄水量和可利用水源及大春生产目标任务需要,算好水帐,及早谋划,提出科学的粮、烟、经作以水布局计划,对水利条件差,水源无保障的田块,要早下决心,实行水改旱。全州大春粮食作物布局水稻面积由2009年享受良种补贴的128.3万亩,调减为100万亩,减22.1%,将包谷面积由104万亩扩大到118万亩,增13.5%。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需要,适当增加马铃薯、蔬菜、芸豆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依靠优化水旱作物结构,打牢大春增产增收基础。
  (四)精心组织,抓实抗旱节水技术应用。为保证在历史罕见的秋冬春连旱缺水情况下,大春作物能在丰产节令内按计划全面完成,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要抽调人员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生产一线,组织发动群众抓实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推广。一是要面向市场,当出现降雨后立即发动群众对部分小春灭产地块抢种一茬早熟作物;二是及早落实秧田布局,抓实水稻旱育壮秧7.5万亩,洱源、鹤庆、剑川水稻旱育秧面积要努力达到90%以上。中北部水源有保障地区要抓最佳节令育秧,东南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要根据气象预报适当推迟育秧节令5-10天,靠近雨季集中育苗,务必育足、育好秧苗,并备育一定数量的预备苗,以确保抗旱栽种需要,使全州水稻旱育稀植节水栽培技术普及率切实提高到90%以上,采取有效措施抓实10万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推广;三是依托州县财政对地膜包谷每亩补助20元的优惠政策,抓实50万亩地膜包谷种植,在干旱严重条件下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湿、保苗作用,借机提升包谷生产水平;四是加快推进包谷容器育苗移栽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包谷塑盘育苗移栽技术,采取分批育苗分批移栽,使全州包谷容器育苗移栽推广面积从78万亩提高到90万亩;五是扎实抓好以包谷、马铃薯、果园为重点的旱作立体间套种300万亩;六是认真实施农机购机补贴项目,第一批项目要在4月25日前完成,做到当年购机当年使用,扩大农机作业预整地面积,促抗旱栽种质量和进度,为大春抗旱栽种提供保障;七是及早谋划好晚秋扩种计划,充分利用夏秋雨水和温热条件,做好晚秋扩种50万亩的物资技术准备。扩大免耕栽培、抗旱剂等节水新技术示范面积,依靠扎实抓好大春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全面提高大春粮食单产和总产,确保全州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五)强化农用物资供应和监管。相关涉农部门要立足2010年的旱情实际,根据大春生产计划和作物布局计划的需要,及早做好协调。抓实大春“两杂”种子和常规种子、农用物资采购贮备和供应,落实155吨以上备荒种子储备,为大春生产提供品种对路、质量好、数量足、价格合理的种子、化肥、农药。种子、农资经营单位要采取灵活的便民服务方式,增设网点送货下乡,分点分片供种、供肥到农户,农技人员要指导农户备种,加快农资销售进度,储种、储肥到农户。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立足各自的工作职能,切实加大“两杂”种子、农膜、化肥、农药为重点的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在春耕开始前认真做好对州内农资市场的清理检查,及时防止和查处乱涨价、假冒伪劣等各类坑农害农事件,确保农资质量,稳定农资价格,维护农民利益。
  (六)强化培训,抓好各类示范样板。各县市从春耕备耕开始就要根据当年生产目标和当地生产实际,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抓实抗旱和春耕备耕,强化科技培训工作,指导农户做好备耕和农资储备,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抓实各个生产阶段的科技措施落实,要以开展各项抗旱节水措施推广为突破,进一步巩固提升水稻旱育秧、规范化条栽和包谷育苗移栽、立体间套种等实用增产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各地要在认真总结2009年三项措施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扶持,切实把2010年粮食高产创建、间套种和地膜包谷作为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作为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