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加快郊县工业化进程。以省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整合各种园区资源集中集聚发展。加大郊县有效投入,力争郊县新增工业投入1000亿元以上。着重引进技术、资金密集型与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组织市区、大集团产业向郊县转移,培育郊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罗群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农业委员会、各相关区县政府落实)
34、提升郊县公共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农村环境、社会保障等八大实事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50公里。扩大区域供水范围,改善溧水、高淳两县居民饮水质量。探索推进“三个集中”的有效途径,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人口集中,把中小城镇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新增6万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解决偏远山区4900户农村家庭收看卫星电视和20个村居委会无办公用房问题。(陈维健、陆冰牵头,市农业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相关区县政府落实)
35、增强郊县发展活力。制定增强郊县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政策措施,市级财政转移支付重点支持郊县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市、区县、镇(街)政府联动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用两到三年时间逐步消除可支配收入低于50万元的行政村。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兴办村镇银行。扎实开展农村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土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的整治,不断优化用地结构,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鼓励农民实行宅基地置换,试点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80家,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80家,农民资金专业合作社15家。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试点。(陈维健牵头,市农业委员会、市财政局、市金融发展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各相关区县政府落实)
36、实施富民工程。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激发群众的创业活力。(沈健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落实)
(1)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放宽市民创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核准、投资者出资方式和经营场所限制等准入条件。新发展私营企业1.5万户、个体工商户2.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300亿元。(陈刚、赵晓江牵头,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落实)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创业就业技能。整合政策、行政、资金和信息等资源,大力发展各类创业服务社会中介组织,完善创业投资和信用担保等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沈健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融发展办公室落实)
(3)组织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一对一、一帮一”挂钩帮扶15万户农村低收入家庭和5万户城市困难家庭。(陈维健牵头,市民政局、农业委员会牵头落实)
37、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量增长率达到10%以上。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国家和省政策的对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重点扶持参保边缘户等困难群体。被征地农民100%进入基本生活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面达到90%以上。(沈健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