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十二五”规划是我们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原则
《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明确,全国建立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十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级分,包括市级规划和县(市、区)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主要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编制好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全市“十二五”规划),为全市“十二五期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各级人民政府更好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努力奋斗,提供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3、全面落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分一统”战略,加快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版块和区域性城市建设步伐;
4、坚持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努力培育形成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
5、体现绿色增长的原则。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两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体现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民富与国强的有机统一。
7、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8、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9、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10、坚持继承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体现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相衔接。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分工
(一)加强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充分体现“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真研究吸收社会各界的丰富研究成果,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基本经验,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战略目标、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形成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确定一批重点课题,组织力量集中攻关,提高研究成果质量。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开展本地区、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