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政协人资环委《关于我市开展政策性果业保险情况调研的报告》的通知


  安远、信丰虽未列入2009年试点县,但政府及有关方面对政策性柑橘保险均持肯定欢迎态度,认为该项保险业务是保障果农收入,规避自然灾害的有效形式,将加大宣传力度和做好技术配套服务。

  (二)实施效果不佳。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一项惠农政策,本应得到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但调研发现,实际上政策性柑橘保险遭到冷遇:柑橘保险实施几个月来,果农咨询的多,实际投保的少。截止11月底,仅有7户果农参保,参保面积488亩,仅占寻乌县有果面积的0.1%。

  (三)主要问题:

  1.果农保险意识淡薄。一直以来,农民受传统“靠天吃饭”思维束缚,在显性风险与隐性风险的抉择中,更倾向于显性的风险灾害,而对于潜在的自然灾害,没有应对的心理,导致保险意识淡薄。一些果民觉得没必要投保,认为这样是花了冤枉钱。另外,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大,希望受了灾政府能补贴,希望政府能出更多的钱来补贴保险。这种意识无形中加大了柑橘产业保险的推广难度。

  2.果品销售价格波动,种果收益率降低是影响果农参保的主要原因。果农认为,近三年来柑桔、脐橙的价格一再走低,以今年的早熟蜜柑为例,平均价格在每公斤0.6-1.6元之间,除去劳工费、农资的投入,利润空间已经很小,如果给果树保险,无疑又增加了一笔开支。他们认为只有果业形势好了,果品价格上去了,才会更多地考虑为果树保险。

  3.财政补贴标准过低,果农保费负担过重。据了解,一部分果农认为政策性柑橘保险的财政补贴比例只占40%,而果农要承担60%,比例失当,他们希望能像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一样,由政府能多承担一些保费,减轻农民保费负担。

  4.保障标准过低。很多果农认为,以现行的农资、人工成本计算,每亩果树当年生产成本约在2000-2500元,加上挂果前的投资,每亩果树投入的成本在4000元以上。柑橘保险2000元/亩的保险金额太低,达不到保障收入的目的。

  5.保险赔偿责任范围狭窄。大部分果农,尤其是寻乌的果农认为,我市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小,灾害性天气少。而现行柑橘保险条款仅将三级以上冻害、山体滑坡和黄龙病、衰退病导致的果树死亡或严重损失列入责任范围,显然过于狭窄。应该将保险责任进一步扩展,将果树和果实在种植、挂果、贮藏、销售、运输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纳入条款,由果农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选择保险责任,费率累加的形式灵活投保。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