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关于银行业大力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四、努力构建适应皖江示范区建设的经营管理体制

  (一)正确处理授信业务中的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在认真执行上级授信管理政策的同时,客观分析皖江示范区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授信业务。二是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发展授信客户要注重结构性平衡,有效化解授信集中度风险,切实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三是处理好前与后的关系。重视贷前和贷后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职能部门间加强信息沟通,前台与后台分工合作。四是处理好即期经营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授信业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授信规模和实施计划。

  (二)努力构建适应产业转移的信贷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权限,缩短审批环节,增强时效性,提高放贷效率。实行差别化的市场定位,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发展与潜在客户的业务联系,不断突破成型的营销方式和成熟的客户群体,形成创新动力足、技术实力强、要素投入高、利润核算准、收益分配公的激励约束机制。搭建银企对接与合作平台,加强沟通联系,完善贷款备选项目库,疏通融资渠道,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加强与转出地银行业的信息交流,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增强对转入企业风险审慎评估的准确性,及时满足转入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

  (三)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努力压缩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存量贷款,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绿色项目,谋划朝阳产业布局,探索产业链向循环经济延伸,走内涵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道路。通过对自主创新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信贷投入,鼎力支持优质企业由“皖江制造”向“皖江创造”转型。

  五、准确把握银行业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重点

  (一)突出对重点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实施信贷倾斜政策,集中信贷资源投向重点发展产业和有潜力的大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企业,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着力支持具有创新技术、工艺的项目,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创新领域,降低资源配置的逆向选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概率。丰富金融产品组合,满足不同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需求。

  (二)突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加快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建设,统筹安排信贷资源,推进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利用信息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金融、法律、产业政策等咨询服务。不断增加中小企业有效信贷投放,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经营机制,不断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确保中小企业信贷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例逐年提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