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扎实抓好专题调研。围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课题,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力量,开展集中调研,调研成果提交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后,报送市委市政府。
5、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委会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我市“十二五”发展蓝图提供决策参考。
6、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肥经济圈建设。加强与省社科院及周边兄弟城市的协作,组织开展合肥经济圈专项调研并编辑出版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经济圈发展报告(2010)》。
7、深化“关爱委员、服务企业”工作。建立经常性的走访机制,扩大走访委员企业的范围,着力帮助委员企业协调解决好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8、充分发挥“合肥之友”联谊会的作用。在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等城市、地区和海外成立合肥之友理事会,同时,加强对已成立的合肥之友理事会联系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发挥人脉资源丰富的优势,适时举办投资项目推介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
三、充分发挥政协在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9、加大提案办理力度。调动委员撰写提案的积极性,鼓励多写提案,写好提案。认真抓好提案征集、办理、追踪、反馈、落实工作和重点提案的批办、领办、督办工作。积极探索提案办理双向互评活动,制定《提案办理定期通报制度》,着力推动提案办理由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
10、开好社情民意座谈会和政协委员议政会。组织委员围绕事关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好“参政议政直通车”的平台作用。
11、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完善《关于加强社情民意反映和政协信息工作的意见》,健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畅通反映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社情民意》信息载体,及时把群众的诉求、愿望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解决民需提供参考。
12、扎实开展专委会调研视察。各专委会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就发展低碳经济、文明创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就业和创业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和物业管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农村地区基层平安创建、民族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与发展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组织调研视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