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广东省农作物抗涝复产技术的指导意见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广东省农作物抗涝复产技术的指导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农技推广中心(种植业科):

  自5月初以来,我省粤北、粤东、粤西等地普降大雨到暴雨,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当前,我省已进入主汛期,各地降雨持续,农业防涝抗灾形势严峻。为做好当前农作物抗涝复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做好当前救灾复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粤农电[2010]36号)精神,我站组织专家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水稻

  (一)抢排积水。当前,我省水稻大部分进入孕穗期,对水涝较敏感,排除积水是当前灾后恢复水稻生产的紧迫任务,也是最有效的抗灾措施。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手段,突击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排水时要注意天气情况,如在阴天,可一次性排完、落干,争取早日恢复生长。若遇晴天高温,可分期排水,先使植株上部露出水面,下午再排至浅薄水层,逐步落干,以免高温伤苗。当淹水过深,出水较晚时,看起来原有叶片全部枯死,应及时鉴别稻株是否死亡,只要根、生长点、叶心尚存活,则表明稻株有生机,仍可长出新叶。待稻色好转以后,坚持干干湿湿或浅水勤灌,间歇灌溉新鲜水,既保持土壤通气,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

  (二)洗苗扶理。受淹水稻在退水时,要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减少对稻苗的压伤和苗叶腐烂现象。在退水刚露苗尖时,要进行洗苗,可用竹竿来回振荡,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一般在水质混浊、泥沙多的地区,容易积沙压伤秧苗,应结合清除烂叶、黄叶,随退水方向泼水洗苗扶理。

  (三)补施肥料。水稻受淹期间,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植株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同时,由于分蘖期低温寡日照,造成生长量和苗数不足。因此,要根据灾情及时施肥,促进水稻灾后恢复生长,提高成穗率和攻大穗。当受淹水稻排水后稻苗恢复生机,即进行一次轻露田,以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根系活力,轻露田后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速效肥料。可亩追施尿素5.0公斤、氯化钾5.0公斤,以促进幼穗分化,壮秆大穗。破口前3-5天,每亩补施尿素2.5公斤。抽穗后进行1-2次根外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后期坚持浅水湿润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弥补因涝灾造成的有效穗不足和穗粒数减少的损失。

  (四)除虫防病。淹水后,恢复生长出的叶、蘖较嫩,易遭纵卷叶虫等危害。生长期的延长,加之淹水时带来杂质、小生物的死亡,田间腥味大,增加了稻飞虱、三化螟侵害的机会。叶片受损,通气不良,易发纹枯病、白叶枯病。因此,要及时用药防治病虫害。可亩施16%纹病清40克+20%三环唑100克+18%杀虫双300克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破口期(抽穗始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250克+22%瘟博克35克+18%杀虫双300克+20%异噻12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齐穗期每亩用15%井岗霉素250克+22%瘟博克35克+20%异噻12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