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遵循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统一要求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4.工作目标和要求。通过3-5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实现如下工作目标:(1)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正确的学生观;(2)德育课程建设更加科学规范;(3)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4)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中学生的管理、教育和风险防范有效实现;(5)德育工作队伍专业能力、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6)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持续优化;(7)各地区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更加突显;(8)学生职业素养优良、职业技能过硬,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做到:(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作用;(3)坚持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创新教育载体,拓宽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提高育人实效;(4)坚持加强培训培养,促进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5)坚持开放办学,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合力联动育人机制;(6)坚持特色办学,鼓励和支持大胆探索创新,构建富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5.主要任务和内容。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1)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2)以职业理想教育为重点,用身边的典型、行业的模范事迹,激励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学习和践行以严谨认真、勤勉负责、精益求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精神。(4)以文明礼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5)以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努力创业、成就事业。(6)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为重点,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7)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感恩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和谐意识、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廉洁意识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