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思路,全面启动调整重点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以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中心,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推进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为中心,我局启动以制定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立市区合作共建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工作、为市重大项目知识产权服务、重大发明专利实施转化推进工程为代表的3大类20项新工作。对企事业单位专利(创造类和运用类)试点、专利资助与奖励政策以及局党总支换届选举等8项重点工作和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与质押贷款管理等8项重点工作加大了工作力度,提高了全市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和水平,有力地促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协调联动,加强全方位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年来,与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经信委、市科委等部门密切合作,顺利完成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纲要起草工作。与国资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的合作,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工程、重大发明专利实施转化工程、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等重点工作,共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市商务委合作,共同开展展会和流通领域的知识产权执法行动,加强对外贸易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专利执法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与市经信委、河北区共同开展工业品外观设计活动。与市总工会合作,推动实施职工发明创新工作2009年行动计划,确定首批16家天津市职工技术创新发明创造活动服务基地,激发职工队伍的创新热情。与市妇联、市教委合作,提高妇女界、青少年等社会公众的创新意识,促进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发展。
(四)规范管理,探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发展
以我局机构调整为契机,及时调整处室和机构职能,理顺人事关系和工作流程,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创新机关管理模式,强化重点工作,成立了统计与监测、人才培训、信息与宣传、专利申请质量监控等专项工作组;建立了知识产权统计与监测、知识产权研究报告等信息报送制度和《天津知识产权》刊物,规范了信息工作流程。启动区县和行业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工作,客观评价知识产权工作成效。以抓好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水平为重点,引导全体干部尽快完成由事业型向行政型管理方式的转变,调整了财务、资产、后勤、休假等管理制度,改善了机关和服务机构办公环境,提高了服务效率,将促进全市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主要标准,将企事业单位和权利人服务满意率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并接受群众监督。党总支完成换届改选,被批准调整为机关党委。通过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四型机关”建设,全局上下从运行机制、行政能力到精神面貌、工作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19187件、授权7216件、有效专利20515件,同比分别增长10.1%、9%和18.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578件、授权1793件、有效发明专利4919件,同比分别增长7%、22.6%和25.7%;企业申请首次突破万件大关,达到10289件、授权4634件、有效专利12721件,同比分别增长17.3%、18.9%和26.7%。新增首件专利申请企业458家,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全市累计专利申请达到12.4万件,累计发明专利申请突破4万件,累计专利授权达到4.9万件。2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全国首批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22 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全国专利试点,171 家企事业单位进入市级专利试点。滨海高新区成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和平区、西青区进入全国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工程。重大发明专利实施转化工作取得新成效,专利权质押贷款实现新突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进一步优化,调处案件当年结案率达到84%以上。全年开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123次,培训13000余人次。2009年6月首次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我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位列全国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