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积极引导区县开展专利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区县开展区域企业专利创造类试点工作。各区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较强的企业推荐为国家、市级企业专利试点单位,将有一定工作基础,知识产权创造有潜力的企业列入区级专利试点单位,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区县企事单位知识产权工作上水平。据统计,通过区县推荐申报国家级企业专利试点单位达10家,市级企业专利试点单位达110家,列入区级企业专利试点单位达188家,这些企业全年申请专利达到4238件。津南区50余家企业实现了专利“零突破”。
一年来,各区县知识产权局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各项职能逐步落实,工作开展有序、深入。南开区通过政府办公会议形式,研究确定《南开区关于落实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蓟县确定安排1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专利申请资助。河东区与武警医学院共同建立帅军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研发转化基地,出资重奖区十佳专利明星单位、区专利优秀单位、区十佳专利工作者和区优秀专利工作者。宝坻区以区政府名义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东丽区确定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党政目标考核工作。宁河县领导带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专题了解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津南区向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宣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及相关政策。据统计,知识产权工作议题上各区县长办公会达20余次,出台各类相关政策44件,区县投入专项资金1504.5万元,同比增长53.2%,共投入114万元帮助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开展各类型培训活动44次,培训人员5700余人次。
(六)以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重点,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实现了新提高
围绕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实现新提高,我局从年初启动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着重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入手,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平台建设。2月成立的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立了功能完备的12330语音呼叫服务系统平台,王治平副市长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共同为“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热线开通。10个月来,中心共受理咨询960余件,正式转交相关行政部门处理的行政救济案件36件,向外地知识产权执法机构移交案件线索9件。为水下机器人维权等重大知识产权纠纷中提供维权援助,并取得成效,受到企业和市领导的好评。
二是全面升级改造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专利信息平台扩充100多万条专利信息数据,硬件建设得到加强,知识产权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得到拓展,确定我市重大项目企业、中小科技型企业为重点推介服务对象,大力开展推广利用工作。与有关行业协会、工商联建立工作协作关系,通过推介宣传、专题讲座,采取走访、调研、座谈会、培训班、通信联络等形式向8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专利信息应用公共服务推介,积极促进专利信息平台公益性、广泛性传播和利用,推动企业专利信息应用意识的提高。已有10家企业有意向建立专利数据平台,专利信息平台的企业用户逐步增加至100余家,帮助指导44家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市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成功改造为市知识产权门户网站。
三是天津专利代办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全市14个代理机构全部完成电子申请客户注册,近80%的代理机构使用了电子申请,达到网上申请占受理总量1/3的工作目标。远程视频会晤首次启用并获得成功,电子审批系统上线运行的阶段准备工作全面完成。1-10月份,代办处收费业务质量零差错,受理业务实现4个月零差错,继续保持全国先进代办处称号,并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
四是专利代理机构建设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开展专利代理机构管理制度达标活动,规范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执业行为,指导督促代理机构在内部流程、质量控制、代理委托和接待记录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开展专利代理人执业培训和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前培训,推进本市专利代理队伍建设。目前,我市专利代理机构已增至16家。各专利代理机构积极深入“零专利”企业义务开展知识产权制度的宣传普及活动27次,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专利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专利代理机构共帮助400余家企业申请了首个专利,9家专利代理机构共代理外观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申请专利3000多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