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扩权强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下放义乌市618项、其他县市443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现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的转变。强镇扩权改革率先推进。基本完成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和行政审批职能整合集中改革,五年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事项518项。网上审批、集中审批、代理审批、联动审批等审批方式不断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快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全面实施。建立“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财政管理模式,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深入推进新一轮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变“两保两挂”、“两保一挂”为“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规划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建立从规划立项到实施监督的全程管理制度。按照大部门体制要求完成新一轮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的人员、机构、财务“三脱钩”改革任务,探索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改革试点。建立政府民主决策和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6.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新优势。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国务院批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加快大通关体制建设,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监管和服务,率先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完善“走出去”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开展跨国并购。加强对内合作交流,推进长三角区域专题合作,探索与中西部省份“投资换资源”和“煤电联合开发”等战略性省际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对口援建机制。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仍然存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消费的改革、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的改革有待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均等,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利益诉求机制等亟待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有待深化,现代农业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尚未到位,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问题仍较突出。
  (二)“十二五”改革的新形势。“十二五”是浙江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省人均GDP从7000美元加快向10000美元跨越,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城乡结构、社会建设等面临深刻变革,既提出了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拓展了深化改革的新空间。
  1.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改革新要求。“十二五”时期,世界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面临深刻变化,出口导向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更加突出,过多依赖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发展方式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改革,为经济转型发展奠定动力基础,将是“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2.社会加速转型赋予改革新使命。浙江进入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社会建设从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向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与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任务相当艰巨,社会矛盾增多,迫切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3.新型城市化提出改革新任务。浙江城市化起步较早,非农从业人口比重超过80%,城市化率达59%。“十二五”时期,将进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加快培育,对城乡公共服务布局和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迫切要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对农民以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4.生态文明建设拓展改革新领域。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资源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成为必然选择,迫切要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生态补偿机制、节能减排机制等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