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健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完善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的出口结构调整机制。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机制,着力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建立进口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资源类商品和农业优良品种。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快捷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防范和应对机制,健全反补贴应对工作机制。推进贸易融资和汇率避险金融产品创新,健全信用和金融风险规避机制。
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完善招商选资机制,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建立健全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鼓励引导机制。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省内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投融资环境,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债权转股权审批登记改革。
4.完善有利于“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引导促进机制,健全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营销网络、生产基地、经贸合作区、资源基地的体制机制,健全大型专业市场“走出去”机制。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和购并研发机构,支持优势企业收购境外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拓展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和承揽方式。完善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机制,拓宽境外投资多元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5.完善区域合作交流机制。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指导意见,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完善长三角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等重点专题合作机制和城市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温州、衢州、丽水、金华、台州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探索“投资换资源”、“煤电联合开发”、“粮食生产供给基地”等多种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互动合作模式。扩大与港澳台合作交流,完善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机制。
(六)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民生支出所占比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重,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健全“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财政管理体制,推进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制度,积极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改革。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深化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公务消费制度改革,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2.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开展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置程序和审核机制,建立批管分离的高效审批运作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联动审批机制。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
3.继续深化扩权改革。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增强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推进扩权强县向两头延伸,增强市一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整合公共资源等职能;深入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赋予小城市试点镇相当于县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他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开展中心镇行政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
4.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公开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补偿、行政裁量权等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进程。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放活民间投资。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5.推进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推进生产经营和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强化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财政供给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快建立有利于中介机构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开展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改革试点。
四、改革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