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编号:川R-SC-JR-005-2009 报审者:广元市青川县林业局
品种特性
树势强健,树冠开张,奇数羽状复叶,复叶长36cm,小叶数3~9片,多数7片,顶小叶较宽大,长19cm,宽10cm。山地海拔1600m以下,3月中旬发芽,3月中下旬展叶,雄花期3月中旬,雌花期4月中旬。果实8月下旬自然成熟,10月中下旬落叶,中短果枝为主,无大小年,较稳产。 坚果中等,腹径4.0cm,缝径3.59cm,果高3.89cm。壳面光滑,色泽浅,果顶较平,棱脊较平。平均单果重14.2g,壳厚0.94mm,可取整仁,出仁率59%;核仁较充实,饱满,味香,特别适于鲜食。耐干旱,对白粉病、黑斑病有一定抗性。
繁殖技术要点
嫁接繁殖。选用铁核桃作砧木,根据季节不同,可采用枝接或方块芽接,均可取得较高的嫁接成活率。高接:春季1~3月枝接。蜡封接穗,除萌。夏季可采用方块芽接。
栽培技术要点
春、秋季栽植;栽植穴80×80×60cm,施足基肥,灌足定根水。密植园栽培株行距4×5m,田边等四旁栽植,平均亩栽15~30株。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并于春、夏、秋定期施肥。落叶后进行整形修剪。
适宜种植范围
适宜在川北山地核桃种植区域栽培。
川桉C5号(Eg5)
树种:巨桉 学名:Eucalyptus grandis ‘Chuanan C5’
良种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川R-SC-EG-006-2009 报审者: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乐山市林业局
品种特性
常绿乔木,树形塔形,1~3年生幼树树冠顶角85~90°;幼态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钝尖,长宽比1.5:1,成熟叶披针形,略呈波状。速生,干形通直,侧枝细,分枝角度小,出材率高。
繁殖技术要点
1、组培微繁技术:利用引进的无性系继代苗,在室内继代扩繁,然后将生长健壮的芽条扦入生根培养基瓶内生根,当根发育到1/3时将生根瓶苗移出培养室进入练苗棚,使苗木提高木质化。当根长1.5~2.0cm时将苗移栽在大田营养袋土内培养成造林苗。
2、扦插苗培育
(1)建立采穗圃:选取健壮的组培苗建立采穗圃,每平方米栽25~30株,采穗株7~10cm时摘除顶芽培养插穗。采穗圃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
(2)扦插选用8~12cm的半木质化枝做扦穗,扦穗经过消毒和生根粉浸光后插入育苗袋,扦插基质宜采用壤质心土或轻基质。扦插后苗床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气温18~25°。苗木生根并生长稳定后逐步全光育苗,后期管理与实生苗相同。
栽培技术要点
1、造林苗的选择:组培袋苗苗高15~25cm,扦插袋苗苗高15~30cm。
2、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700m以下的盆地、盆缘低山。土层厚度60~80cm以上的酸性土壤。
3、造林密度根据培育目标,纤维林一般采用2m×3m。
4、穴状整地,土壤疏松的造林地穴大60cm×50cm;土壤板结的造林地穴大80cm×80cm,整地时间应尽量早于造林时间。
5、施肥:每穴施基肥(以磷肥为主)0.5~1kg、微肥(硼砂10~15g、硫酸锌5~10g以及硫酸铜5~10g,粉碎后按比例拌匀)防治出现缺素症。新植苗的根不能接触到肥料,苗木栽植高度雨后不低于地表。造林后的2、3年初夏各施一次追肥,出现缺素症(即出现丛芽或芽叶片展不开)的地方,应在追加基肥的同时适量追加微肥,追肥时需开沟每次每穴施肥0.1~0.3kg,并用土覆盖。
6、造林:植苗时先将袋苗土稍加压紧(保持袋土完整)撕掉塑料袋,将苗植入穴内。并及时施放防治白蚁的农药如呋喃丹或林康乐等,每穴施放量5g。
7、抚育管理:造林后严禁人畜进入新造林地,当年需进入穴抚,及时清除杂草。造林后两周内发现有死亡的苗木及时补植。造林初期防治白蚁等害虫啃食根部,后期注意蛀干害虫云斑天牛和桑天牛的防治。
适宜种植范围
适宜于四川盆地乐山、眉山、宜宾、泸州、成都、自贡、内江、雅安等区域海拔700m以下、酸性至中性壤土与轻粘壤土、土层厚度大于60cm、极端最低温不低于-2℃的立地条件下种植。
川桉C6号(Eg6)
树种:巨桉 学名:Eucalyptus grandis ‘Chuanan C6’
良种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川R-SC-EG-007-2009 报审者: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乐山市林业局
品种特性
常绿乔木,树形尖塔形,1~3年生幼树树冠顶角75~85°;幼态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叶渐尖,长宽比1.8:1,成熟叶披针形,略呈波状,叶尖长。速生,干形通直,侧枝细,分枝角度小,出材率高。
繁殖技术要点
1、组培微繁技术:利用引进的无性系继代苗,在室内继代扩繁,然后将生长健壮的芽条扦入生根培养基瓶内生根,当根发育到1/3时将生根瓶苗移出培养室进入练苗棚,使苗木提高木质化。当根长1.5~2.0cm时将苗移栽在大田营养袋土内培养成造林苗。
2、扦插苗培育
(1) 建立采穗圃:选取健壮的组培苗建立采穗圃,每平方米栽25~30株,采穗株7~10cm时摘除顶芽培养插穗。采穗圃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
(2) 扦插选用8~12cm的半木质化枝做扦穗,扦穗经过消毒和生根粉浸光后插入育苗袋,扦插基质宜采用壤质心土或轻基质。扦插后苗床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气温18~25°。苗木生根并生长稳定后逐步全光育苗,后期管理与实生苗相同。
栽培技术要点
1、造林苗的选择:组培袋苗苗高15~25cm,扦插袋苗苗高15~30cm。
2、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700m以下的盆地、盆缘低山。土层厚度60~80cm以上的酸性土壤。
3、造林密度根据培育目标,纤维林一般采用2m×3m。
4、穴状整地,土壤疏松的造林地穴大60cm×50cm;土壤板结的造林地穴大80cm×80cm,整地时间应尽量早于造林时间。
5、施肥:每穴施基肥(以磷肥为主)0.5~1kg、微肥(硼砂10~15g、硫酸锌5~10g以及硫酸铜5~10g,粉碎后按比例拌匀)防治出现缺素症。新植苗的根不能接触到肥料,苗木栽植高度雨后不低于地表。造林后的2、3年初夏各施一次追肥,出现缺素症(即出现丛芽或芽叶片展不开)的地方,应在追加基肥的同时适量追加微肥,追肥时需开沟每次每穴施肥0.1~0.3kg,并用土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