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责任单位
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6.建设青岛海洋教育科普基地。
(1)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成立蓝色海洋教育专家指导团,对中小学蓝色海洋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对全市科普教育基地标准、认定条件进行修订和完善。
2012年,加强海洋教育科普基地的工作指导,加强基地的动态管理;扩大基地影响力,组织指导各基地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真正发挥基地作用。完成中小学蓝色海洋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论证、规划。
2013年,完成中小学蓝色海洋教育实践基地立项、选址和项目招标工作。
2014年,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蓝色海洋教育特色成为青岛教育改革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品牌项目,中小学校开设蓝色海洋教育课程,建成100所左右蓝色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开展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
(2)牵头单位
市科协、市教育局。
(3)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7.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每年选派多批优秀人才到国外进行专题培训。
(1)试点要求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着力培养海洋专业技术创新型领军人才,进一步巩固国家海洋科教人才中心地位。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站、专家工作站,增加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数量,选派部分优秀人才赴发达国家开展专题培训。
2012-2013年,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和建设的理论知识纳入公务员培训课程,力争每年新设立相关专家工作站1-2家。
2014-2015年,累计设立相关专家工作站4-5家。
(3)责任单位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8.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打造一批“蓝色经济区引智示范基地”。
(1)试点要求
争取国家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名额以及海洋科教人才出国(境)培训项目的计划编制、申报执行、经费资助等方面,加大对我市的支持力度。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实施“443引才计划”,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省“万人计划”,继续实施“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50-100名左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高水平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引进2-3个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团队,在海外新建2-3家海外引才工作站,争取扶持10个左右影响较大、重点突出的新引智项目。
2012-2013年,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以举办“蓝洽会”为平台,加强对蓝色经济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引智工作,每年引进100名左右高层次海外人才和创新团队。
2014-2015年,初步形成青岛蓝色经济区引智示范基地,构建较为成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引进机制和平台,构筑起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蓝色人才基地”。
(3)责任单位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9.建设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培育发展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
(1)试点要求
到2013年,基本建成青岛东北亚海洋人才集聚和交流中心,成为全国重要的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争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支持,向国家争取组建“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
2012年,建立和完善“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管理和运营体制。
2013年,完善海洋人才信息网络建设,承办省内外、国内外海洋人才招聘会,为海洋人才的有效配置和技术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转让提供“一站式”中介服务,提升“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国际化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
2014-2015年,建立“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海外人才工作站,使中国山东海洋人才市场成为海洋人才交流对接平台,把青岛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
(3)责任单位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五)探索建立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新模式,提升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1.面向世界创新利用外资模式,加快推进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
(1)试点要求
建立政府、企业间多种合作交流机制,广泛开展与日韩、东盟、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统一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区内对外招商统一平台和协调机制;到2013年,全面启动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到2015年,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初具规模。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编制中德生态园发展五年计划与实施纲要,拟定生态园建设方案并启动实施建设,细化并完善城市设计导则和园区生态指标体系。筹备中德生态园工作组会议,建立中德双方工作层面的协调沟通机制和会议制度。推进完成园区生态环境改造工作,建设完成生态园管理服务中心。
2012年,启动洪江河水系、抓马山北侧及周边环境修复改造工作,建设生活服务配套区。着手启动绿色交通及非传统水源的建设工作。
2013年,建设生活服务配套区,重点引进知名生活服务业企业,满足居民特别是外籍居民的生活需要。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以碳排放、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数据为主线、综合各类数据的指标体系监测、分析和管理平台。
2014-2015年,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完成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任务,基本建成生活服务配套区,实现园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生态技术广泛应用、居民生活健康和谐。
(3)责任单位
中德生态园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商务局、青岛高新区管委,黄岛区政府。
2.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青岛建设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1)试点要求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争取国家支持青岛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制定出台新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企业运营服务外包、医疗和物流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外包和数字动漫外包等。
2012年,建立健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适时成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和工作体系。
2015年,实现服务外包合同额达到15亿美元左右,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1亿美元左右;培育5家超过3000人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引进世界100强服务外包企业、国内50强服务外包企业超过3家;专业服务外包园区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
(3)责任单位
市商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3.建设国家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1)试点要求
推动胶州湾港群、董家口港区建设,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2)工作目标和措施
胶州湾港群:
推进大宗原材料现货交易、保税仓储等项目。黄岛港区重点参与协调推进国家原油储备地下库建设,适时推进黄岛液化石油气库项目。老港区重点推进散装粮食接卸与储存项目、期货交割库(铝锭、橡胶)项目。前湾港区重点推进煤炭配煤交易市场建设。
董家口港区:
加快中石化LNG、摩科瑞集团原油码头、港区油品期货交割库、万邦矿石码头等项目进度。加快港区电子交易平台及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保税物流功能区建设。形成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