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低碳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说明:云南省低碳发展“十三五”重点工程在“十二五”重点工程的基础上滚动实施,具体项目和投资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确定,“十三五”工程项目总投资将在“十二五”基础上有所增长。

  附件1: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
  2.《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云发 [2009]5号)
  3.《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2009--2020)
  4.《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
  5.《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
  6.《云南省石油和化工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5)
  7.《云南省黑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09- 2015)
  8.《云南省有色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
  9.《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09-- 2015)
  10.《云南省光电子产业发展规划》(2009-- 2015)
  11.《云南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2009--- 2015)
  12.《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2009-- 2015)
  13.《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06-- 2020)
  14.《云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15.《云南省林业“十二五”规划》
  16.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91号)
  17.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若干意见
  18.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云南省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07]113号)
  19.云南省煤焦行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7]145号)
  2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发[2006] 155号)
  21.云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附件2:
  相关名词解释

  1.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低碳和无碳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发展方式。低碳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将全方位地改变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2.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核燃料、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指能够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3.新能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4.碳汇及碳源: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5.低碳产业:低碳产业是指能源利用效率高、碳排放低的产业及应用前景广的新能源产业等,包括先进制造业、节能建筑、服务业和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6.温室气体:按照《京都议定书》给出的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CO2。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在大气中存留期最长可达200年。
  7.碳捕捉及储存技术: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后,封存到枯竭的油田或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
  8.森林碳汇: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属自然科学范围。
  9.林业碳汇: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经济属性。

  附件3:
  指标可达性分析

  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根据 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4年化石燃料燃烧所导致的CO2排放占总碳排放的约95.3%(不包括森林采伐及生物量减少所造成的C02增加)。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能源部门通常是最重要的部门,通常来说,在发达国家中,超过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75%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由能源部门贡献的。由于我省目前尚未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工作,缺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基础数据,因此,根据合理性简化原则,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本文仅计算能源消费中的碳排放。
  一、2005年云南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
  2005年云南省能源消费总量为6023.97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其中煤炭消费量占62.48%,石油制品消费量占11.14%,天然气消费量占 1.35%,水电消费量占21.11%,其它燃料占 3.92%。
  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利用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1970万吨,其中:煤炭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总排放量的86.19%,石油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占12.7%,天然气排放的占1.11%。
  2005年云南省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3.43吨/万元。
  二、2010年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
  根据《云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资料, 2010年全省能源消费量为8600万吨标煤,比2005年增加了42.76%,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 25.5%。2010年一次能源利用排放的二氧化碳为 16865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41.8%。
  2010年云南省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2.80吨/万元(2005年可比价),比2005年下降了约18.57%。
  三、目标可达性分析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取决于能源的消费量和消费类型,它随着基础变量、能源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基础变量主要是GDP、能源变量包括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等。
  在基础变量确定的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能源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与能耗强度及能源消费结构有关;在能源变量既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基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一)2015年目标可达性分析
  《云南省低碳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温室气体控制目标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降低35%。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更加宏伟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单位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15%,即控制在1.22吨标准煤/万元之内。根据“十二五”期间CDP增长率、单位 GDP能耗下降率,计算出2015年能源消费需求总量。在此基础上,根据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的预计需求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出2015年一次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放量。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2015年云南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预测


┌──────────────────────────┬───────────┬─────────────┐
│  指 标                     │  单位       │             │
├──────────────────────────┼───────────┼─────────────┤
│  GDP增长率                    │  %        │  10          │
├──────────────────────────┼───────────┼─────────────┤
│  2015年能源消费量                │ 万吨标煤      │  11850         │
├─────────────┬────────────┼───────────┼─────────────┤
│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    │  合计        │  %        │  70. 4        │
│总量的比重        ├────────────┼───────────┼─────────────┤
│             │  煤炭        │  %        │  55.7         │
│             ├────────────┼───────────┼─────────────┤
│             │  石油        │  %        │  11.9         │
│             ├────────────┼───────────┼─────────────┤
│             │  天然气       │  %        │  2.8         │
├─────────────┴────────────┼───────────┼─────────────┤
│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        │  29.6         │
├──────────────────────────┼───────────┼─────────────┤
│    CO2排放量                  │  万吨       │  21664         │
├──────────────────────────┼───────────┼─────────────┤
│ 单位GDPCO2排放量(2005年可比价)          │ 吨/万元      │  2.231        │
├──────────────────────────┼───────────┼─────────────┤
│ 单位GDPC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率          │  %        │  35.05        │
└──────────────────────────┴───────────┴─────────────┘

  表中能源结构预测数据来自《云南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述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了35.05%,能够实现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降低35%的目标。
  (二)2020年目标可达性分析
  《云南省低碳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降低45%以上。
  假设2016--2020年GDP的增长率仍为 1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根据设定的弹性消费系数及GDP增长率,预测2020年能源的消费量。
  “十三五”期间我省能源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达到35%以上。根据 2016--2020年期间GDP的增长率、能源消费需求总量及能源消费结构,计算出2020年一次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放量及排放强度,具体见表2。

  表2 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预测结果


┌────────────────────────────────┬───────────┬────────────┐
│  指 标                           │  单位       │            │
├────────────────────────────────┼───────────┼────────────┤
│  GDP增长率                          │  %        │  10         │
├────────────────────────────────┼───────────┼────────────┤
│  2020年能源消费量                      │ 万吨标煤      │  16620        │
├───────────────┬────────────────┼───────────┼────────────┤
│               │  合计            │  %        │  64.7        │
│               ├────────────────┼───────────┼────────────┤
│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     │  煤炭            │  %        │  50.2        │
│               ├────────────────┼───────────┼────────────┤
│  量的比重         │  石油            │  %        │  12.0        │
│               ├────────────────┼───────────┼────────────┤
│               │  天然气           │  %        │  2.5        │
├───────────────┴────────────────┼───────────┼────────────┤
│  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        │  35.3        │
├────────────────────────────────┼───────────┼────────────┤
│  CO2排放量                          │  万吨       │ 27833         │
├────────────────────────────────┼───────────┼────────────┤
│  单位GDPCO2排放量(2005年可比价)               │ 吨/万元      │  1.779       │
├────────────────────────────────┼───────────┼────────────┤
│                                │           │  48.19       │
│  单位GDPC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率               │  %        │            │
└────────────────────────────────┴───────────┴────────────┘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