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务必抓好春季牲畜繁育工作。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种羊基地建设,认真抓好液氮生产和供应,及时将液氮送到基层输配点,保证各输精点对液氮冻精的需求。要认真做好各输精点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和补充。同时,要加强输配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工配种质量。
(四)扎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1、着力建设特色农业基地。要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巩固提升烤烟、马铃薯和油菜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生态畜牧业、蔬菜、茶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启动实施“3321”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努力打造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八大产业集中发展区”。即在巩固以大方和黔西等县为主的现代烟草产业集中发展区和以威宁、赫章、大方等县为主的马铃薯产业集中发展区的同时,结合各地实际,着力打造以赫章、威宁、纳雍、毕节、大方、织金等县(市)为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集中发展区,以威宁、大方、纳雍、织金、黔西等县为主的商品蔬菜产业集中发展区,以赫章为主的核桃、以毕节为主的板栗优质干果产业集中发展区,以威宁苹果(黄梨)、黔西梨、金沙大枣、毕节柑桔为主的精品水果集中发展区,以纳雍、金沙为主的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集中发展区,以赫章、大方、毕节等县(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集中发展区,努力把我区建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广大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2、着力实施“三万”农业示范工程。要按照“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认真分析我区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在优势产区精心选择有发展基础、素质较好、能力较强、有一定高效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的农户作为“三万”农业工程示范户,并指导示范户进一步改革农耕制度、科学安排茬口衔接、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大力推广优质种苗、测土配方、精量播种、节本增效、设施栽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生产等现代高效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观光采摘农业。同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种行业协会,培育壮大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万元田”示范点和示范户,有效推进“示范户+万元田+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一体化经营,切实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