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乡镇机构改革。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改革方案的拟定、组织实施和部门“三定”工作。各区县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强化责任,加强指导,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市编办,各郊县)
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公共事业提升,不断改善农村民生
17、增强农民增收动力。把促进城市居民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就业培训网络、就业创业政策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地方劳务品牌,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推进郊县建筑业加快发展,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认真落实中央、省鼓励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工商登记、信贷投放、税费减免、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探索开展财政补贴返乡农民创业的办法,让返乡创业农民享受比外地客商更多的优惠。继续扩大农民创业主体培育工程试点,以特色产业村为重点,通过创业辅导、创业直补、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引导更多农民走上创业之路。今年力争新增农民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持续推动低收入农户项目增收区建设,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工局,各郊县)
18、提高农村保障水平。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做好与国家和省政策的衔接,年满60周岁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不低于 60 元/月,省市财政对区县给予专项补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由去年180元提高到230元,其他郊县不低于每人每年300元,各级财政补助占筹资总额的70%以上。新农合参合人员在区县、镇街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60%,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由人均不低于15元提高到20元。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25%。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办法,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1.5 倍。(责任单位: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郊县)
19、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完成“教育跨江发展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幼儿园提升工程”和“城乡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收学费。加强农村基本医疗设备配备和药品、药价管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好文化阵地,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戏“三送”活动。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世代服务”品牌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接收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2%。加强农村科学普及和星火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培育新型农民。(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药监局、市文广新局、市人口计生委、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