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背景
--“十二五”是全市国民经济由主要靠工业拉动向二、三产协同拉动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也将步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调整期,三产将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10年8月26日全国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努力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整个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将是我市服务业能量释放的高速增长期。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70亿元,增长19%,占GDP比重37%。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开工418个,其中,新建281项,续建137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550亿元,增长70.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50.7亿元,同比增长78.5%,占全口径税收比重64%。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
--“十二五”还将是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期。商贸流通业将随着先进企业、业态的大量进入步入提高期,以信息科技服务、金融、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进入扩张期,以现代物流、房地产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强大期。要紧紧抓住全球服务业产业转移的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培育积聚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服务业。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及我市服务业急剧扩张的重要机遇,“围绕做大总量,优化结构,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服务业作为提升主城区及周边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要打好领军牌,生活服务业打好贵宾牌,商贸流通业打好提升牌,现代服务业打好壮大牌。全面增强我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服务业的集聚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引领作用,将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立足营口、服务辽宁、辐射环渤海及东北亚、面向国际的服务创新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强区。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主城区及周边地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构建区域分工明确、业态布局合理、产业联系紧密、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四)基本原则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主城区及周边地区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及营口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创新促发展,加快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步伐,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引领全市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产业优化升级。
2.统一规划,分区实施。强化主城区及周边地区的聚集效应,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建立统一平台,突破区域界线,形成合力,实现集聚发展、集约发展、联动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