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制定“五五”普法总体规划。(2分)
5、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或要点,年终有总结。(5分,每年1分)
6、建立健全普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考评制度,形成有效激励机制。(2分)
7、建立专(兼)职法制宣传员队伍或志愿者队伍。(2分)
8、有相对固定的普法教育培训场所。(2分)
9、普法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落实到位,专款专用。(2分)
10、有专用的普法教材。(2分)
11、普法工作文件齐全、档案管理规范;有反映普法工作的简报、信息等材料和图片、音像、宣传品等资料。(4分)
(三)普法工作实施情况(46分)
12、建立工会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3分)
13、建立健全工会机关干部法律培训和年度考试制度,并与评选评优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3分)
14、建立新进人员上岗法律知识培训制度。(3分)
15、每年至少举办1期工会普法骨干培训班,合格率达95%以上。(5分,每年1分。)
16、每年至少开展1次“法律进企业”活动,向职工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接受法律咨询。(5分,每年1分。)
17、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农民工为对象的普法活动。(5分,每年1分。)
18、利用宣传日、宣传周、纪念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4分)
19、积极组织由全国普法办、全总普法办组织的“法制好新闻评选”、“全国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等主题宣传活动。(3分)
20、有效利用工会资源,充分发挥工会学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普法工作。开辟报刊法制宣传专栏,开通广播、电视、网络法制宣传频道或法律援助热线。(3分)
21、结合本地传统文化,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活动。(3分)
22、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文艺晚会等普法活动。(3分)
23、适时组织开展本地区工会普法工作监督检查活动,有详细的书面检查报告。(3分)
24、工作创新,形成值得推广的先进经验。(3分)
(四)工作成效(23分)
25、职工以极端形式维权数量较“四五”普法期间有明显下降,职工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水平明显提高。(3分)
26、“五五”普法期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平均结案率达70%(含70%)以上。(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