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提升工程。加快特殊教育和特教学校发展步伐,在全市特教学校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水平的基础上,本年度力争1所新建特教学校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工作顺利完成,半数以上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标准。进行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办学形式的试点改革,形成特殊教育多元化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举行全市特教学校新课程展示活动。
6. 进一步改善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大对民族学校的管理力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控制民族学生辍学,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开展民族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活动,为不断提升民族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民族教育稳步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教育服务。
7.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实行全面优化升级,统一为全市38所定点学校建设数字探究实验室,配齐教学多媒体设备。召开“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先进单位”表彰大会,鼓励先进,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研,关注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
8. 加强对民办中小学的管理,规范民办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加强年检工作,建立民办中小学视导工作制度,召开全市民办中小学管理与质量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民办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严防违规办学和经营行为,促进民办基础教育走上依法规范良性发展的道路。
三、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建学校特色化发展道路
1. 义务教育阶段采取机制引导的方式,紧紧抓住学业水平考试评价这一有力手段,促使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课程的建设、课程管理、课程实施及评价上走特色发展之路。2010年度的课改先进学校评选工作我们将采取动态管理模式,考核评估的重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设实施及使用,通过检查评估,逐步增加区域之间、校级之间的交流学习,充分发挥课改先进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学校走国家要求、社会需要、家长认可、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课改之路。
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求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引导高中学校将学校发展的生长点聚焦到课程建设、课堂效率上。将全面落实“选课走班”确立为年度高中课程改革研究重点。力争实现2011年省级规范化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一般学校的选修模块开出率,达到70%、60%、50%以上。通过积极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共同体研究工作,强化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的过程管理,同时通过对共同体研究课题的现场观摩与广泛宣传,共同研究普通高中的课改发展之路,共同推动课改工作的深入研究,进而推动整个高中阶段课程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