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以学校课程(选修课程)校本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召开全市学校课程校本管理研讨会,及学校课程审查审批会,总结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先进经验,提升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意识,强化课程开发、建设、开设的特色化管理力度。不断创新课程管理模式,促进开齐开全开好课程,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以高效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会学生的工作目标。
四、牢固树立基础教育质量意识,努力实现学生学习质量均衡化目标要求
1. 全面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努力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形成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为一体的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2010年初中学生要以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取代传统的中考考试,高中学校将采取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参照学生日常学习成绩及基础素养评价评价结果的办法录取新生。通过这一改革,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导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评价机制。为进一步发挥考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同时努力提升考试阅卷工作的公平公正,拟于2011年起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部分学科网上评卷试点工作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纳入高中学校录取新生依据的试点工作(详细情况见2010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2. 加大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分管理以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力度,在确保开全开齐课程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保证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为主要工作目标,注重对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积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引导学校面向学生的全体、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努力培养合格学生。
3. 建立区域教育教学质量视导及评估制度。根据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工作要求,对区域教育学校办学中的办学行为、教育质量、优质资源共享、办学效益等目标,进行定期及不定期教育质量的视导及评估,促使区域教育明确办学目标,规范办学行为,提升管理及办学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以“效果、效率、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处室作风建设
1. 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建设一支责任使命意识强、专业基础扎实、廉洁自律、勤于敬业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队伍。在基础教育管理系统中开展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活动,创建研究型、学习型处(科)室,不断提高我们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争做研究型、专业化的基础教育工作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