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峨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畜牧工作的意见

峨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畜牧工作的意见
(峨政发〔2011〕1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为巩固提升畜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我县2011年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现提出2011年畜牧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理念,以建设生态、环保、高效现代畜牧业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壮大规模养殖,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业项目建设和落实惠农政策四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畜禽良种及科学养畜实用技术,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确保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6026吨,增长8%;力争完成畜牧业现价产值3.47亿元,比上年增加2569万元,增长8%;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0元以上,畜牧科技推广到位率达8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应免数的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生产指标
  1.生猪存栏120557头,比上年增加3055头,增长2.6%;能繁母猪存栏5011头,比上年增加800头,增长19%;肉猪出栏202785头,比上年增加10023头,增长5.2%。
  2.大牲畜存栏28759头,比上年增长1.6%;其中:牛存栏28345头,比上年增加474头,增长1.7%;肉牛出栏22233头,比上年增加1018头,增长4.8%。
  3.山绵羊存栏41949只,比上年增加620只,增长1.5%;肉羊出栏31062只,比上年增加729只,增长2.4%。
  4.家禽存栏683102只,比上年增加55794只,增长9%;家禽出栏2381585只,比上年增加205917只,增长9.5%。生产禽蛋2270.26吨,比上年增加301.26吨,增长15.3%。
  (二)科技推广指标
  1.牲畜W病、禽D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免疫密度达应免数的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应免数的95%以上,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阳性畜禽的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畜禽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猪3%、大牲畜1.5%、羊2%、禽6%以下。
  2.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100%。
  3.引进纯种猪100头,良种母猪1400头,良种牛100头,良种羊25只、推广猪人工授精7000窝。
  4.完成人工种植牧草2000亩,推广青贮氨化饲料70000吨。
  5. 推广微生物发酵床750平方米。
  6.畜牧科技培训8000人次。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稳步推进、科学发展的原则,谋划和设计好畜牧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规划布局和推进措施。要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畜牧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畜牧兽医事业科学发展。
  (二)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生产发展的必要保障和内在要求,各乡镇(街道)要认清防控形势,强化防疫意识,加强防控措施,落实防控制责任。一是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期间,要成立由分管领导、县级防疫工作联系人员和乡镇(街道)兽医站人员、村(居)委会负责人、村防疫员参加的强制免疫工作队,从行政和业务层面全力推进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二是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各乡镇(街道)除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外,还要认真做好适时补免工作,确保实现“五不漏”工作目标;三是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对动物疫情的普查,加强免疫抗体的监测,及时排除疫情隐患;四是加强检疫监管。强化产地、运输、屠宰检疫工作,切实做好生产、流通、屠宰环节以及活畜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严防县外疫情传入和蔓延;五是狠抓防疫技术培训。要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防疫工作水平;六是转变防疫观念,创新工作方式,要由过去业务部门大包干的传统方式向政府负总责的防疫方式转变,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整乡推进工作模式,经研究决定,2011年,双江街道办事处、化念镇分别确定为我县动物防疫整乡推进示范乡镇,项目实施乡镇(街道)要按照市、县业务部门的要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村级防疫员、村组干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统一开展防疫工作。
  (三)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务必抓好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积极推广动物二维码标识,加快推进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所有上市的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达到100%;二是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工作,严把准入条件,力争年内GSP推行率达70%以上,同时严厉打击经营假劣、违禁兽药、饲料和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保障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畜禽生产中违法使用“瘦肉精”等药物残留的监测工作,实现“瘦肉精” 零检出率,切实把好“监测关”;四是加强畜禽饲养监管,定期开展巡回监督指导,规范养殖环节防疫、消毒、用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立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健全动物检疫网络,对防疫、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实施全程信息化管理,切实把好“上市关”。
  (四)抓好项目申报实施,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
  各乡镇(街道)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立项支持,增加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对畜牧业的投入,配合畜牧部门做好项目编写、论证、储备、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力争年内完成4个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6个防疫示范村、8个畜禽养殖示范村、2个整乡推进示范乡镇建设任务,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肉牛产业项目建设任务,现已竣工和在建的畜牧业建设项目争取年内通过上级检查验收。继续开展好畜牧贴息贷款、母猪保险等工作,切实将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认真落实项目建设任务,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五)加大科技推广培训,确保畜牧业提质增效
  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加大草食畜和家禽的发展力度,引进畜禽优良品种,增加能繁母畜存栏数,提高良种覆盖率和仔畜自给率。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展优质肉兔养殖试验示范,发展肉兔产业。围绕生态县建设开展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推广,合理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工作,提高饲草饲料供应能力,结合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加大畜牧科技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先进实用养殖技术普及率,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和现代农业意识。
  (六)明确目标,强化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和防控责任制,确保全县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圆满完成畜牧生产各项目标任务。今年县政府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 通过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提高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对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将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行政效能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严格奖惩。
  (七)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畜牧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牢记宗旨,强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勤奋为民、开拓务实、清正廉洁”的畜牧兽医队伍。一是进一步做好畜牧兽医业务技术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对乡镇(街道)站站长、检疫执法人员以及村级防疫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对动物疫病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进一步深化以政风行风建设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的队伍行风建设,促进党员和干部职工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推进全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四、扶持政策
  (一)动物疫病防制经费补助39.0万元,具体为:
  1.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疫苗储运费3.0万元;
  2.动物疫情监测费6.0万元;
  3.动物防疫反应死亡补助5.0万元;
  4.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助5.0万元;
  5.建立动物防疫示范村16个,每个乡镇(街道)2个。每个村补助建免疫档案材料费1500元,计2.4万元;
  6.开展村级防疫员及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安排培训及工作经费6.6万元;
  7.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经费7.0万元;
  8.在1个镇、1个街道组织开展动物防疫整乡推进和建立电子免疫档案,每个乡镇(街道)安排设备购置及工作经费2.0万元,合计4.0万元。
  (二)建畜禽养殖示范村8个,每个村安排技术培训经费0.3万元,合计2.4万元。
  (三)引进畜禽良种,安排引种费11.5万元,具体为:
  1.引进良种母猪150头,每头补助引种费300元,计4.5万元。
  2.引进种公猪20头,每头补助引种费500元,计1.0万元。
  3.引进良种公牛10头,每头补助引种费2000元,计2.0万元。
  4.引进良种公羊30只,每只补助引种费500元,计1.5万元。
  5.加大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力度,安排县供精站技物配套及工作经费2.5万元。
  (四)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新建发酵床750平方米,每平方补助100元,合计7.5万元。
  (五)开展优质肉兔养殖试验示范,安排经费4.0万元。其中引进种兔400只,每只补助50元,计2.0万元,厩舍改造200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10元,计2.0万元。
  (六)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安排优质牧草种植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工作经费4.2万元。
  (七)开展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安排培训及工作费2.0万元。
  (八)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安排工作经费4.0万元。
  (九)开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安排监测费4.0万元。
  (十)开展动物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安排协检员补贴8.0 万元。
  (十一)办理村级防疫员意外伤害保险,人均县级补助50元,安排保险费补助1.0万元。
  (十二)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肉牛产业项目,安排项目配套经费35.0万元。其中:科技推广及培训费22万元,饲草机械购置补助8.0万元,项目实施工作经费5.0万元。
  (十三)办理能繁母猪保险2981头,每头县级补助保险8元,合计2.4万元。
  (十四)发放畜牧专项贴息贷款2000万元,县级安排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安排工作经费15.0万元,奖励资金10.0万元,合计45.0万元。
  (十五)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安排工作目标考核奖10.0万元。
  以上扶持和奖励资金共计180.0万元。

  附件:1. 峨山县2011年畜牧生产任务分配表(一)、(二)、(三)、(四)
  2. 峨山县2011年畜牧科技推广任务分配表(一)、(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1:
  峨山县2011年畜牧生产任务分配表(一)

项目  生猪存栏(头)能繁母猪存栏(头)肉猪出栏(头)仔猪生产(头)
基数任务增减%基数任务增减%基数任务增减%基数任务增减%
双江20343 20872 529 2.613091558 249 1941107 43245 2138 5.2 28000 32256 4256 15.2
小街14307 14679 372 2.6547651 104 1942892 45122 2230 5.2 13128 15123 1995 15.2
甸中19753 20267 514 2.6626745 119 1928060 29519 1459 5.2 15024 17308 2284 15.2
塔甸17053 17496 443 2.6279332 53 1918811 19789 978 5.2 6548 7543 995 15.2
化念9611 9861 250 2.6311370 59 1915451 16254 803 5.2 6964 8023 1059 15.2
岔河8768 8996 228 2.6339403 64 1914536 15292 756 5.2 8136 9373 1237 15.2
富良棚13504 13855 351 2.6282336 54 1913333 14026 693 5.2 6268 7221 953 15.2
大龙潭14163 14531 368 2.6518616 98 1918572 19538 966 5.2 11432 13170 1738 15.2
                 
合计117502 120557 3055 2.64211 5011 800 19 192762 202785 10023 5.2 95500 110017 14517 15.2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